热门搜索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MBA新闻 > 教授观点 >

SAIF MBA钱军教授解码“最牛经济遭遇最熊股市”

7月28日,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、EMBA项目主任、金融学教授钱军围绕最牛经济遭遇最熊股市这一话题,进行了点评和解析。以下是钱军教授的解读:

  
最近一个工作论文发内容,题目叫《为什么最牛的经济有着最熊的股市》。

  
有几种看法。第一种,从2000年到2012年,看长期收益,2000年在几个国家的股市里砸一样的钱进去,到2012年的年底再看还剩下多少钱,或者变成了多高的收益。从这个比较来看,这里就出问题了。同样是这六个国家,俄罗斯当时如果砸一个卢布,剔除通胀以后,包括公司发的红利,到2012年底,可以拿到三块多卢布,这是相当不错的业绩。别的金砖国家,像巴西和印度的业绩,也是很不错的。实际上在这12年对美国的股市来讲有点不公平,因为2000年正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股市泡沫,即将破灭的前夕,那时的水平是非常高的,从2000年到2012年,美国的股市总的收益不是很高,最差的发达国家的股市毫无疑问是日本,剔除通货膨胀以后算上红利,从2000年到2012年大概会亏掉30%。而我们国家的股市,如果2000年砸进去一块人民币,剔除通胀以后包括红利,让投资者亏掉将近40%,这个是非常差的业绩,所以说是最牛的经济和最熊的股市。

  
第二种,将投股市和银行存款做比较。如果把一块钱存在银行里,不断地存季期存款,以此类推到2012年,剔除通货膨胀以后,季期存款一块钱,大概能拿回来7毛8,这个股市在同时段一块钱进去,还剩6毛2都不到,也就是说中国的股市在这12年当中的业绩,还不如把钱放到银行的季期存款里面,如果说季期存款是把钱往水里丢,那把钱放在股市里,就像把钱往火里扔。

  
那么,最牛的经济体会造就最熊的股市?

  
原因非常多,一个中心的问题是,实体经济跟股市资本市场中间的桥梁是不完善的,甚至说这个桥是没有的,换句话说,为什么我们这么快这么好的实体经济,没有给股市输送很多好的企业,这个跟上市过程有关,也跟退市过程有关。

  
中国上市的过程实际上不是一个市场决定的过程,是一个行政过程,每个公司上市,要经过证监会批准,然后上市还有门槛,公司在上市前要连续三年一定要盈利,还要有三千万的净利润,或者收入要达到三亿等等,实际上这么高的门槛,是把很多非常好的增长型企业拒之门外。在美国,很多新兴行业的公司,包括最近要在纽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,这些都是非常有增长潜力并且实现了增长潜力的非常好的公司。因此市场看重的不是它现在的盈利水平,看重的是它以后盈利的潜力,所以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,它是一个市场行为。而国内设立这么高的门槛,实际上把很多增长型的企业拒之门外,这是害处之一。能够达到这一门槛的往往是成熟型的企业,有很多国企,现在盈利,但是以后的盈利水平并不高,也就是说,它以后实际上没有什么增长潜力,并且它又不发红利,把这种公司放到股市,它以后就很难给投资者创造财富。很多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粉饰账本,达到高门槛的要求,实际上里面的水分很多。为了争取上市,达到那个门槛,将以后的发展潜力,将所有的资源耗尽在准备上市上面,更可恶的是还有假造业绩。

  
总结一下,上市的门槛以及行政过程,扭曲了很多公司的意愿,从生产上,从未来发展上造成了很多问题,也引发了很多公司通过造假上市,虽然证监会公布这些规则的初衷是好的,但是在执行当中,达到的实际效果是把很多好的增长型企业关在门外,而让很多通过假造或者粉饰业绩的企业放进股市,这是上市的过程。

  
再看退市的过程,2012年以后,证监会对退市进行了重大的改革,退市的要求更严格了,但是搜遍上交所、深交所的很多数据库,找不出几家上市公司真正是退市了,另外有一个帽子叫ST,实际上这种公司业绩已经有问题了,但是还没有退市,所以这个ST的公司是比较多的。将中国戴ST帽子但是没有退市的公司跟别的国家已经退市的公司比,中国公司戴上ST帽子的,前面五年的ROA(资产回报率),国外的公司看它退市那年前面五年业绩的状况,结果,中国的公司在被戴上ST帽子以前,这五年当中业绩下滑的程度,远远高于国外上市公司,退市以前的业绩下滑程度。这样的退市机制不可能把不好的公司赶出去。所以说,中国公司上市的这个壳很值钱,总有投资者借壳上市。问题在于,因为这个壳有价值,中国公司的退市机制几乎在实际当中没有起到什么作用。

  
去年年底证监会已经表示,以后要改变上市公司的注册制,我认为注册制应该迅速执行。第二点,要降低上市的门槛,因为这个门槛造成了很多的问题,但是在降低门槛的同时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,尤其要保证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可靠性。如果上市公司一旦严重造假,披露假信息,这样的公司要严惩,不给第二次机会,这种公司的高管、审计师犯错的成本就很高,以后做类似事情就会三思而后行。


Tag: